測量誤差與資料解釋 重點紀錄

 謝老師原文:測量誤差與資料解釋

紀錄內容中,較有感觸的部分

  1.  "測量或評估是臨床治療、掌握病情的第一步,也是臨床決策的根基。就如「對症下藥」之臨床原理,欲「對症」就須完整、良好的評估,以掌握全面、零誤差的評估結果。然而舉凡測量皆有誤差,臨床評估亦然。嚴重的測量誤差,將深切影響臨床評估所得資料的解釋,也干擾醫療人員對於病情的掌握與臨床決策。"

  2. 由於全人觀點的評估,牽連廣大,過程較為繁複,也可說是理想化的評估與治療模式。必須結合相關專業人員,以個案為中心、群力合作,醫病間充分溝通且務實考量個案病情及期待,始能達成以個案為中心、個別化之最佳醫療。反言之,我們若無法做到以個案為中心,顧及個案之個別特性與需求,醫病間同床異夢,醫療人員所做的評估,很可能不是病人所需。除了浪費醫療資源外,個案也難以理解/認同評估內容與結果,造成個案認為評估非必要,進而影響醫病關係與臨床效能。

  3. 如果我們無法發展適合臨床所需之評估工具,藉以掌握、甚至降低評估誤差,將侵蝕掌握病情與臨床決策之根基,也難以推動實證醫學。所以個人認為國內OT 各領域的評估工具問題是目前OT 發展的關鍵瓶頸之一,即使國內外之實證證據再多,我們未能掌握個案之病情、對症治療,OT 焉能有效。因此我們必須掌握或發展最適合臨床使用與低誤差之各種評估工具,以突破瓶頸、造福個案。
看完這篇老師在2009就寫出來的文章,似乎更能感受到這個研究團隊懷抱了多大的理想、多深遠的期待,在推動目前的計畫。另一方面,也體會到一個研究從"初步形成概念"進展到"構成雛形",接著一刀刀精雕細琢,最後成為鬼斧神工....真的需要漫長的歲月和堅厚的實力。
每次到這種時候,就要再respect一次xD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07/08 Day97+32

  2022/07/08  Day97+32 今日任務 10:00-12:00,參與同理心課程    (O) 討論&寄出【次核心能力】  (O) 討論、修改【巴氏評估表現評量表】 (O,暫時) 明日任務 今天是打卡上下班的最後一天了! 很感謝老師的信任~讓我這段時間還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