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衛教評估方式」修正的原因
1.
治療師非主要提供知識者,而是提供個案詢問的管道
老師可能的想法
中風此疾病太過龐大,且牽涉到的專業過於複雜。若OT要全盤負責,耗時費力,在臨床上的可行性太低。因此應落實專業分工,而OT可扮演橋樑的角色,讓個案/家屬在了解中風疾病這條路上走得更順暢無阻。
我的想法
在設計那些評估項目的時候,其實就非常懷疑自己。覺得很多內容治療師在臨床上似乎很難有時間跟精神去好好解釋,而要個案/家屬在短短的衛教時光吸收那麼多知識也是很強人所難><
同時又覺得自己寫的很多內容個案應該已經從醫師或護理師獲得了吧xD
但為了說服自己繼續寫完初步的評估表,只好努力遊說自己說多多益善啦!個案多聽一次就可以記得更多一點…
就在我快要說服自己的時候,老師提出新的修改方向,雖然推翻了我說服自己的想法,但舒緩了我原本對自己深深的懷疑xD
2.
用check的形式確認個案是否清楚其應知道的知識
老師可能的想法
針對個案應知的疾病相關資訊,用此方式能夠快速達到以個案為中心的衛教效果。治療師省時,且能讓個案/家屬再次回溯&複習自己是否有確實吸收到疾病的知識。可提升衛教之效率!
我的想法
我覺得這個想法很不錯! 比起單向的傳遞我們擅自認為個案/家屬該知道的資訊,用確認的方式更有互動與反饋。不過就像老師說的,有哪些確認方式與執行成效的評分依據,是需要好好思考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