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T與PT的分工是否要納入衛教內容?

 我原本很理所當然地認為 :

臨床上常說的【OT管手、PT管腳】是很不正確❌的觀念。既然被推入衛教苦海了,應該就要好好規劃相關的內容,讓個案未來有機會真正瞭解各個T(或至少PT、OT)的差異!

--

但...真正開始下筆寫【評分範例】後,居然開始懷疑自己,因為發現三個困境:

  1. 我並不真正瞭解PT的專業理論,沒辦法很精準地寫出差異
  2. 因為不夠瞭解PT,對PT的說明很片面,難免會有點貶低的意味QQ
  3. 不確定評分標準/範例所期望的衛教內容,是不是真的是個案想知道的
衛教品質2分(滿分)範例




針對【1 & 2】,目前想到的改善方法就是讀書xD (也許回去複習OT導論、讀PT導論之類的~

但解決【1 & 2】之前,應該要好好釐清【3】!! 畢竟如果【OT與PT的分工】並不是必要+個案想知道的...那就沒有深入探究的意義了~~

究竟【OT與PT的分工】是不是同時具備【必要】與【個案想知道】呢?

非常遺憾的結論先:跟不同同事/學姐/治療師討論,目前我還是沒有走出這座迷宮...... 因此可能需要找老師討論,並等更多專家給予回饋(???

那最後就記錄一下在討論中獲得的想法:

  • 8份問卷回覆中,【說明OT與PT的分工】的結果為:【必要50%】、【視情況50%】
  • 雖然【OT管手、PT管腳】理論上看起來錯誤,但卻很tricky地適用於大部分的醫院。醫院裡各治療室大致也是依循這個方法,所以這樣說明,病人可最直觀/快速地知道自己為什麼有上不完的治療課xD 
  • 從復健科轉介到進入治療室,病人/家屬可能從四面八方獲得【OT與PT的差別是什麼】。可能的資訊來源有:復健科醫師、看護、網路、PT、病友...... ,我們似乎無法確定個案相信哪一個資訊來源,也無法確定OT僅僅靠一次的衛教,是不是就能戰勝外面雪片般的流言蜚語xD
  • 【OT與PT的分工】其實非常detail,那個案真的需要知道這些嗎? 他們須要知道OT跟PT的差別,才能促進制定目標的決策能力嗎? 還是只要夠瞭解OT怎麼做的,就足以讓她們跟OT好好合作呢~~
p.s.針對【1】的困境,得到來自怡晴學姐的建議:簡單說明【PT被動;OT主動】或【PT著重功能;OT著重表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07/08 Day97+32

  2022/07/08  Day97+32 今日任務 10:00-12:00,參與同理心課程    (O) 討論&寄出【次核心能力】  (O) 討論、修改【巴氏評估表現評量表】 (O,暫時) 明日任務 今天是打卡上下班的最後一天了! 很感謝老師的信任~讓我這段時間還可以...